智新科技首季产销两旺
37 2025-04-05 10:48:18
姜瑜强调,中方为推动哥本哈根会议进程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做出了艰苦的努力。
受益者和受损者中国政府有钱对清洁技术进行补贴,其它国家政府并非这样。不仅如此,绿色、减排的概念还在最近被厨房用品、空调、玻璃甚至殡葬业所追捧,广东的殡葬业甚至开始倡导水葬以避免火化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
11月21日,IBM与新奥集团签署了一揽子战略合作协议,IBM将向这家以燃气起家的河北民营企业进行战略投资,在清洁煤技术上领先的新奥集团是今年7月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访华的唯一到访企业。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的一位官员亦对《环球企业家》表示,40%至45%的减排目标对风电行业的利好实际上并不明显,而且风电设备在质量控制、并网仍存在很大障碍。在推诿成风时,中国成为哥本哈根峰会为数不多的亮点。皇明太阳能副总裁谭洪起对《环球企业家》表示了其乐观态度,这家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制造商希望借此进一步扩大市场分额。一直以来,发展新能源、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以及高耗能产业的产能限制这三驾马车是全球各国应对减排的主要方法,但这三者在中国的商业机会却不尽相同。
美国清洁技术集团CEO Nicholas Parker说目前全省统调发电能力约2850万千瓦,全省的供电能力在3450万至3500万千瓦,尚能满足当前用电需求。继西气东输一线之后,正在建设的西气东输二线与长庆气区联通。
长庆天然气经历13年发展,东进北京、天津,南下延安、西安、上海,西到银川、北上呼和浩特,贯通大江南北,造福神州大地。据统计,长庆油田累计无偿资助陕、甘、宁、蒙地方教育、人畜饮水、旱涝灾情、文化等公益事业的资金达到20多亿元。春秋两季狂风肆虐,冬夏时节寒暑难当,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四溅,是对很多井区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拥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的长庆油田,为上产5000万吨夯实资源基础,具备油气持续快速上产的实力。
企地共建:带动地方经济长庆油田工作区域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的15个地(市)61个县(旗),油气生产分布在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2008年以来,长庆油田连续两年油气净增长500万吨,相当于每年为国家贡献一个中型油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长庆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勘探筹划50年代,以西北石油钻探局地质普查和钻成第一批探井为标志,步入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的筹划期。为加快实现这一目标,国务院对长庆油田上产5000万吨做出了重要批示。企业真正能够传承下来的不是产品,而是文化。王三计量站员工每天都要扛着管钳爬阎王坡巡井。
长庆油田成为3000万吨级大油气田,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给国家经济平稳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西气东输自新疆塔里木气田经长庆气区至上海,长庆气区至上海段为一期工程,要求于2003年10月1日前将长庆天然气作为先锋气输往上海。突出科技第一生产力,不断创造发展新优势。目前,建成1座集气站只用1个月,建成1个联合站不超3个月,建成1座大型天然气处理厂仅用半年时间。
特别是近3年来,投资规模和建设工作量都达到历史高峰,长庆油田在转变发展方式中掌握了标准化与数字化建设开发管理油气田的新优势。2000年,长庆油田油气产量不到500万吨, 2003年油气生产当量突破1000万吨,2007年达到2000万吨,今年跨越3000万吨。
科技的长庆:磨刀石上练技术37万平方公里广袤的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深处涌动着滚滚黑金。这条路,被员工叫做好汉坡,现在,这条路铺设了463级台阶,被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成为中国石油精神教育基地。
会战以来的前20年,长庆油田生产原油仅有140万吨,正是长期艰难探索中认识到侏逻系油藏发展的局限性,才在勘探上兵分两路,一边挺进天然气,一边进军分布面积大而更难开发的三叠系特低渗油藏,从而实现了石油开发在层位上的战略转移,同时,也实现了以单纯石油开发向油气并举发展,走出了徘徊了多年的困境。靖边气田持续在50亿立方米以上水平上稳产。有了长庆的天然气作基础,陕京管道才由蓝图化为现实。长庆油田立足三低油气田现实,以技术创新主导油气田开发建设,攻克关键技术、引进和消化先进技术,创新集成、推广应用了500多项适用技术,相继形成了开国内低渗油田之先河的安塞模式。12月19日,鄂尔多斯盆地诞生了一个年产油气当量3000万吨级的大油气田。以科技、和谐、绿色、现代化为核心的苏里格模式。
1997年陕京线建成投产,长庆油田正式向首都输送洁净的天然气。1997年6月29日,长庆天然气输向西安,标志着长庆首次外供商品天然气。
数字化油、气田建设,在盆地37万平方公里的深山沟壑、荒原沙漠里加快推进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应用通讯、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对大山深处、梁峁之间的油井、站库进行远程控制,以数据实时采集、网络传输、危害预警、智能诊断、远程监控等高科技手段为元素的数字化,正在把长庆千里油气区的上万余口油、气井,上千座站、库,数千公里长输管道的诸多生产、管理要素,集中在电脑鼠标的控制下,将油气田的开发管理,由过去的守株待兔、大海捞针变成精确指导、准确打击。在大发展中,长庆油田秉承发展长庆、回报员工、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价值取向,用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崇高使命激励员工,用好员工就有好回报的激励机制凝聚队伍,营造了企业为人人、人人为企业的和谐氛围。
2009年,长庆油田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逆势而上,油气储量产量增长实现历史性突破,油气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建能源基地 创和谐典范把鄂尔多斯盆地建成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油气当量突破3000万吨,不仅是长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对于中国石油实现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天然气供给,促进节能减排,更具有重要意义。
长庆油田把企业管理的目标定位在启迪人智、凝聚人力、激扬人意的人文基础上,形成了强烈的人本意识。长庆油田广大员工以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崇高使命感和伟大情怀,将一吨吨油、一方方气不断注入共和国的血脉。天然气作为清洁高效的绿色能源,成为长庆油田奉献的拳头产品,不仅增加能源供给,而且环保效益显著。从1970年马岭油田会战开始,长庆油田的勘探队伍历经39年,走华池、进元城、上吴起、战安塞,纵横数千里,油气勘探留下一串串艰难的足迹,迎来一个个重大突破。
长庆油田发展中,形成的一系列先进适用的企业理念,并使这理念的内涵不断锤炼,外延不断伸展,上升为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浸润统一了员工的思想和行为。长庆天然气催生了当地及周边天然气化工、发电等工业集群的迅速崛起,成为地方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长庆天然气为首都蓝天工程和提高生活工作质量,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意见》明确提出具体目标,即2008年至2015年新增探明石油储量20亿吨,天然气储量2.2万亿立方米。
在气田开发方面,立足苏里格气田大规模、高效率开发,以低成本战略为导向,发挥市场优势,加大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力度,推广成熟实用技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合作开发步伐。进入21世纪:持续快速发展2003年11月29日,年产油气当量突破1000万吨,实现历史性跨越。
跨越发展:奉献绿色能源在我国油气产量总体增长缓慢的大背景下,长庆油田创造了由快速增长到跨越式发展的新奇迹。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90年代:大步发展1994年成功探明中国最大的世界级整装大气田——靖边气田。在陕西,长庆被列为全省保增长重点企业,为全省创造了20%以上的工业产值。
这种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必将产生强大的力量,引领着长庆油田在冲刺3000万、实现5000万的征程中不断向前。油气勘探开发是长庆油田的主营业务,是长庆油田生存发展的根本,长庆油田以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为目标,把超低渗透(2吨区)开发作为油田开发的重点,集中优势资源,努力做好2吨区1000万吨开发规划,力争在2吨区快速建成产能的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在整体化、规模化和勘探开发一体化等方面积极探索,着力在开发技术、开发政策等方面寻求突破,着力在建设理念、管理方式、建设模式等方面大胆创新,在开发难度极大的超低渗透油田建设中,绘就了一幅科技、绿色、和谐的现代化油田大画面,3万多人参加的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大场面。
发展的长庆:战略领航引入快车道在中国石油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和油气并举的战略指引下,长庆油田坚持在解放思想中深化认识,科学认识油气勘探、开发规律,不断总结、完善和修正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思路。作为我国三大天然气主产区之一的长庆油田,先后建成年产55亿立方米的靖边气田、60亿立方米的榆林气田和100亿立方米的苏里格气田,已形成了保障下游用户安全、平稳和足量供气的生产能力。
榆林气田年产气突破60亿立方米。集团公司建设综合性能源公司的战略部署,对长庆油田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长庆油田也已形成了进一步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